【网络中国节·春节】文明应是春节最亮的底色
时间:2022-01-30
来源:桐城市融媒体中心
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。在人们的心中,春节总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。人们在热闹迎新春的同时,不文明现象也时有发生,如燃放烟花爆竹等。身处新时代的我们,在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,也要在摒除陋习、弘扬新风上有所作为,让文明成为春节最亮的底色。
厉行“禁限放”,做清新过年的行动者。“ 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 ”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长期以来被赋予喜庆和驱邪的色彩。几千年来,这一古老习俗根深蒂固。不仅如此,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景象也很可观,春节到了,大街小巷鞭炮齐鸣,热闹非凡;夜晚绚丽多姿的烟花如缤纷的蝴蝶在飞舞,蔚为壮观。然而,烟花爆竹的燃放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,其所惹出的“祸事”也不少。其一,燃放烟花爆竹释放出的二氧化碳、金属颗粒物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空气污染指数严重超标,危害群众健康。其二,燃放烟花爆竹会发出巨大噪音,有数据表明,发现燃放鞭炮地区的噪声高达135分贝,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耐受限度。其三,燃放烟花爆竹也极易造成人身伤亡、引发火灾,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。其四,一些市民已将该习俗演变成炫耀财富、铺张攀比的作秀,烟花爆竹的美好寓意被过度“放大”。因此,我们要对燃放烟花爆竹坚决说“不”!党员干部要带头不燃放烟花爆竹,践行低碳生活、爱护环境,引导群众多开展、多参与文明健康的节庆活动。
绷紧“防控弦”,做健康责任的守护者。在全球疫情形势持续严峻的情况下,值得骄傲的是,我国较早并整体上控制住了新冠疫情,而且疫苗接种率比较高,因此,现在很多人放松了警惕。随着春节的到来,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,疫情传播风险加大。面对人口大量流动的春运和人员聚集频繁的春节假期,每一个人都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,时刻保持警惕心,切实克服麻痹思想、懈怠情绪、松劲心态和侥幸心理。因此,从我做起,时刻关注疫情动态,增强个人防护意识,保持安全社交距离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坚持做到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、少聚集,排队保持“一米线”,聚餐使用公筷公勺,争做健康责任的守护者。
弘扬新风尚,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。桐城是全国文明城市,全市广大干群更要以“文明人”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。党员干部要当好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先行者,广大群众要自觉遵守《桐城市民文明手册》,不随地吐痰,自觉做好垃圾分类,积极配合参与整治公共环境卫生;自觉遵守村规民约、红白理事会章程等相关规定,做到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坚决抵制低俗婚闹、随礼攀比等不良风气,自觉遵循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积极践行“文明餐桌”“光盘行动”,使用“公筷公勺”,杜绝“舌尖上的浪费”,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,共同营造新风昂扬的节日气氛。(叶海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