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桐城新闻网 > > 专题 > 呼应民生关切 办好民生实事
用心用情用力振兴铜锣
——铜锣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驻村工作点滴
时间:2023-11-17
来源:桐城市融媒体中心
图为铜锣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高岩松(右二)在村民家走访。
2021年6月,我响应市委组织部的号召,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,到青草镇铜锣村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。驻村3年,我在“白+黑”“5+2”的繁忙中磨练了意志,坚定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初心,与铜锣村干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
铜锣村地处山区,曾是省级贫困村。为尽快熟悉村情民情,我跟随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,以拉家常、问愿望、谈生活、讲政策的方式,走访了全村2户防返贫监测户、135户脱贫户、403名村民,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铜锣群众的淳朴善良、勤劳致富的不易,明白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“干好干成哪些为民实事”,去赢得群众的信任。
强信心、兴产业,一起走稳“共同富裕路”
铜锣村军河组脱贫户刘胜甲,今年74岁,一个残疾女儿已出嫁,老两口勤劳不辍。我们得知他有养牛经验,上门给他重点讲解有关产业到户奖补政策,鼓励他养牛。从2021年开始,刘胜甲每年都养2头牛,年增收3万元。
今年4月的一天,刘胜甲找到我,想再买两头牛,扩大养殖规模。我和村党总支书记、养牛大户李根苗商量后,当天驱车到太湖牛集,垫资9200元买了两头黄牛送到他家,刘胜甲夫妇感激得热泪盈眶。刘胜甲养牛,村里还为他申报特色产业补贴,仅此一项,刘胜甲每年又增收5000元。
依托铜锣的资源优势、生态优势,我们鼓励、帮助刘胜甲这样的村民发展种养业,培育了一批致富带头人,养殖业、油茶、茶叶已成为铜锣村的主导特色产业,为走稳“共同富裕路”奠定了产业基础。
引项目、活资源,一心壮大村集体经济
铜锣村长形组村民李华应在青草镇沙铺村办了养猪场,效益很好。由于无岳高速建设,养猪场要搬迁。得知这一信息,我和李根苗连夜赶到李华应家中,邀请他回村发展。意向达成后,经实地考察选址、多方协调,项目在杨湾组的设施农用地落户。
李华应自筹资金250万元,村里为他争取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50万元,建成了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、智能化、标准化的大型养猪场。如今,李华应的大型养猪场已成为铜锣村的骨干企业,2022年生猪销售额750万元。村集体经济每年因此增收21万元。
近3年,铜锣村还相继成功流转了林场、茶场。现在,铜锣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定在60万元以上。
防风险、解急难,一户都不能返贫
稳脱贫、稳增收,必须做实防风险。我们勤走访,动态掌握农户家庭情况,及时研判,因户施策,确保不发生“规模性返贫”。
现年58岁的华从祥是铜锣村中心组村民,其妻朱友兰身患重病,住院治疗费用总计约85万元,最终落得人财两空。医保报销50万元后,华家还负债35万元。遭此变故,华从祥一家对今后的生活感到非常迷茫。
华家的困难,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大家带头捐款,并号召爱心人士伸出援手,共募集捐款15万元送到华家;村两委又特事特办,为华从祥申请了低保;为落实未报销的医疗费,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对接市民政局,今年6月,华家获得重大疾病专项救助7万元。如今,华从祥一家重拾发展信心,已到合肥务工。
今年以来,铜锣村帮助群众解决“急难愁盼”50余件,15户村民发展扶贫到户产业项目并落实了补贴,户均增收1万元;帮助困难群众申办特困保障1户1人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9户24人,为51户168人落实了临时救助、医疗救助、退役军人“三难”救助等帮扶政策,涉及资金10余万元,有效防止了因灾因病因变返贫现象的发生。
驻村3年,我最自豪地是:村民叫我“高书记”的少了,喊我“老高”的多了。如今的铜锣干群正迈着坚实的步伐,走在强村富民的康庄大道上。(高岩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