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桐城新闻网 > > 专题专栏 >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行动
文昌街道汪洋村:农房不再“闲置” 群众增收拓新路
时间:2025-06-03
来源:桐城市融媒体中心
近两年,文昌街道汪洋村依托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、“宜居桐城”行动,因地制宜、因户施策,盘活利用闲置农房,带动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和村民增收,累计盘活闲置农房30余处,已带动20余名村民创业就业。
产业赋能,闲置农房变“民宿”。2023年仙龙湖电商孵化中心项目在汪洋村开始建设。该项目通过整合改造汪洋村闲置农房1200平方米,引入慢直播等业态,以文旅为发展方向,打造集直播、旅游、餐饮等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,带动周边村民20余人就业,务工村民人均年收入4万元。为提升仙龙湖周边风景、发展民宿产业,该村充分利用仙龙湖周边现有的闲置民宅、集体房屋,打造湖畔小院240平方米、“一宅两院”160平方米,实现“农房变客房、农民变管家、田园变公园、乡村变景区”。计划到今年底,该村再打造完成5户1000平方米的湖景小院,力争户均每年增收1万元。
工程助力,闲置农房生“租金”。近年来,桐城市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点、桐城市小花茶综合体项目等一批省市重点工程在汪洋村开工建设,施工大军先后入驻汪洋村,为方便工程施工、保障项目建设,该村配合各工程项目部解决施工人员的“安居”问题,让他们租住在村民家中,20余户村民出租闲置房屋,为施工人员提供吃住便利,房屋出租户户均每年增收1万元,同时带动了周边餐饮、商超等消费。
2024年,该村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,如今,到汪洋村旅游的游客与日俱增。随着旅游业的兴起,当地群众不仅利用闲置农房获得收益,还可以就近就业、拓展生态农副产品销路,促成了“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”的良性循环,群众变成“房东”“股东”,获得感、幸福感也在节节攀高。 (叶小燕 李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