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桐城新闻网 > > 专题专栏 >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行动
大关镇:全域拆违拆旧 推动乡村“蝶变”
时间:2025-06-16
来源:桐城市融媒体中心
图为拆违拆旧之后,空地复垦现场。
在“宜居桐城”行动中,大关镇党委政府锚定目标,把拆违攻坚作为扮靓村镇颜值、提升民生福祉的关键一招,创新治理模式,凝聚全域合力,绘就乡村“蝶变”新图景。
精准包保,一线攻坚。大关镇将全域划分为9大责任区,推行“一线工作法”,构建“1+15+N”网格化治理中枢,镇党政领导班子挂帅“首席攻坚官”,15位分工村点长变身“前沿指挥官”,110名村两委成员化身“网格管家”,联动261名市直机关干部、109名镇干部,对1245户重点农户实施精准包保,把责任链条延伸到户,构建起上下贯通、执行有力的攻坚体系。该镇召开的10余场工作推进会、调度会,精准“把脉”、现场交办,对50余个工作难题靶向施治,配套出台《道路沿线拆违拆旧专项行动方案》,以“柔性服务+刚性执行”让拆违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。
讲透政策,凝聚合力。大关镇推行“三进三讲”,让政策“声”入人心,镇村干部进街巷、进农户、进商铺,讲法规政策、讲整治效益、讲发展蓝图,召开280余场村民小组会,发放1万余份“宜居桐城”行动倡议书,传递拆违拆旧决心,营造“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”的浓厚氛围。小关村党员章龙生带头拆除45平方米钢构棚,带动周边6家商户主动响应;台庄村党员朱江生用“亲情账本”算清安全账、经济账、健康账,推动4户村民携手拆除4710平方米废弃畜禽棚舍,实现群众从“被动配合”到“主动参与”的华丽转身。
全域联动,旧地生景。在拆旧建新工作中,大关镇设立“共产党员责任区”,推动“党员攻坚队”冲锋在一线,组织群众自发拆违拆旧;推行“高摆经验”,15支由村民组长、乡贤能人组成的“先锋战队”集结出征,发动3000余人次群众参与,共筹集资金52.4万元,实施就地补绿植绿、土地复垦复种,实现村庄改貌、旧地生景。小关村探索“村庄规划设计共定+建设资金共筹+村庄管护共为”的共建共治模式,在大关初中沿线等路段,完成100余户、4000余平方米彩钢瓦拆除及徽派雨棚改造工程。截至目前,全镇累计拆除64个闲置畜禽棚舍,拆除141处无功能建筑约7000平方米,复垦耕地100亩,乡村“旧貌”得以焕“新颜”。 (方丽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