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桐城新闻网 > > 专题专栏 >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
桐城:争取千万元项目资金 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“标杆”
建设3个、总面积超12万亩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
时间:2025-06-24
来源:桐城市融媒体中心
今年以来,桐城市聚焦乡村全面振兴,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,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,为壮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注入强劲动力。截至目前,桐城累计争取2025年中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资金1000万元,建设3个、总面积超12万亩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。
明确申报重点。桐城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农业农村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生态环境部等发布的农业绿色发展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、化肥减量增效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生态循环农业等相关政策文件、专项资金、项目指南,深入研究政策,摸清家底,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。今年,全市实施沼液还田7.6万亩、堆肥无害化还田4万亩、施用商品有机肥示范0.6万亩等项目,力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2%以上,进一步建立健全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有效机制。
激发主体干劲。桐城通过制定任务清单,细化技术路径,确定专人负责,形成“专家+责任人+实施主体”项目建设模式,加强技术指导,推动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。全市共建设3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,示范区面积超12万亩,其中,沼液还田示范区通过喷洒方式实施还田,还田量为每亩1立方米;堆肥还田示范区施用堆肥需符合《有机肥料》(NY/T525-2021)相关标准,施用量为每亩200-300公斤;商品有机肥施用示范区施用以本地鸭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有机肥,施用量为每亩300公斤。
加强监督管理。桐城规范项目管理,开展场地环境、产品质量、投入品使用调查,加强粪肥限量指标监测和抽检,推进全覆盖、全过程监测,实现粪肥去向有据可查、监管不留死角;推动肥料“两制”建设,科学确定粪肥还田量和替代化肥比例;强化责任监督,加强粪肥还田后生态环境质量控制和监测,防止二次污染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,建立粪肥流向全程可追溯体系;加强资金监管,在财政资金项目入库时严格设立项目任务内容和绩效目标,做好事前绩效评估工作,严格把控项目资金使用监管,实行常态化检查,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和预算执行进度,确保顺利完成项目实施任务和绩效目标。 (彭媛 盛彬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