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昌街道石河村:村民“让墙修路” 礼让精神生辉
时间:2025-07-14
来源:桐城市融媒体中心
图为院墙拆除前的塥口组村道。
“以前这路窄得没法过,小轿车压根开不进来,下雨天更是难走,现在老李把院墙往后挪了挪,路拓宽后好走多了!”文昌街道石河村塥口组村民驾驶农用三轮车经过该路段时,望着拆除后的院墙说道。
近日,塥口组伤残退役军人李瑞祥主动“让墙”拓宽村道的义举,不仅让该组道路拓宽了80公分,更在村里掀起一股传承礼让精神的文明新风。
今年3月,石河村启动“宜居桐城”行动,塥口组这条连通31户人家的村道成了治理难题。施工方现场勘察发现:该路段宽不足2米,仅能容电动自行车通过,道路南侧李瑞祥家的围墙正好卡在弯道处,若能将墙体向后移80公分,道路就能拓宽至2.8米,彻底解决车辆通行难题。
图为院墙拆除施工现场。
当村两委干部带着施工图纸拜访李瑞祥,说明来意。李瑞祥当即表示:“我是军人出身,村里搞建设,哪能只顾自家三尺地?这墙是上世纪90年代盖房时砌的,明天就拆,让墙修路!”。
老李“让墙修路”的消息传开后,村民们议论纷纷。有人说:“老李家的宅基地是合法审批建的,凭啥要让?”面对村民的疑问,李瑞祥没有过多解释:“当年部队教我们‘见困难就上,见荣誉就让’,现在退半米墙,换全村人方便,这笔账划算!” 他指着界桩对围观村民说:“桐城人谁不知道六尺巷的故事,老宰相张英能让地三尺,咱让地80公分算啥?”
图为拆除院墙、拓宽后的塥口组村道。
李瑞祥“让墙修路”的义举,一石激起千层浪,在村民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。在他的带动下,该组村民张建设主动联系分工村干部郑翔,表示愿拆除家门口卡在弯道处的围墙,方便大伙儿通行,这让村两委干部既意外又感动。
如今,走进塥口组,拓宽后的道路上,快递车、收割机往来顺畅。从“要我让”到“我要让”,一堵墙的退让,丈量出人心的宽度,更让礼让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。 (吴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