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桐城新闻网 > > 专题专栏 >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【榜样】胡志青:把“群众的事”当成“自家事”来做的村民组长
时间:2025-07-14
来源:
在新渡镇姚坂村的巷陌间,总能看到胡志青骑着半旧电动车穿梭的身影。车筐里装满政策宣传单,车座后绑着磨卷边的民情记录本。作为上坂组村民组长、一名共产党员,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用“把村民的事当自家事”的信念,写下了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服务“答卷”,成为乡亲们最信赖的“贴心人”。
“志青,我家屋顶漏雨了。”“胡组长,孩子上学补贴咋申请?”……面对这些村民求助,这个没编制、没薪酬的“服务员”,总把它们当成“自家事”来做。
十年前,被选为村民组长之后,胡志青就给全组58户人家建“档案”,把每户的人口结构、务工地点、健康状况等基本情况都记在本子上。如今,那本字迹密密麻麻的记录本里,写满了最鲜活的民情:“王大叔独居,高血压,每月5号提醒吃药。”“李大姐丈夫在外打工,孩子上三年级,课后托管要留意。”……
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,几户村民嫌麻烦不愿清理门前杂物。胡志青没有生硬说教,而是先帮最年长的陈奶奶收拾院子,顶着烈日清理公共区域杂草。三天后,看着干净的巷道,原本抵触情绪的村民羞红了脸,主动加入清扫保洁队伍。“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,乡亲们现在跟着干了。”胡志青擦着汗笑道。
十年间,上坂组没出过一起信访案件。村干部常说:“有胡志青在,上坂组就像装了‘平安锁’。”乡亲们更是信赖他:“志青办事一碗水端平,有他在,过日子心里亮堂!”
去年居民医保缴费期间,几位老人不太理解:“没病缴钱是白扔。”胡志青揣着政策宣传手册就上了门。他给在外务工的乡亲打电话,解释道:“咱交380块,国家补610块,在外地生病直接报销,不用自己先垫钱。”对独居的刘奶奶,他趁早晚凉快跑了五趟,带着刚蒸的馒头劝说:“医保就像存粮,平时备着,急时能救命。”那段时间,他东奔西走,说尽千言万语,但他从没抱怨:“合作医疗是惠民好事,我多跑几趟不算啥,就怕有人因不了解政策,生病时犯难。”最终,该组村民参保率达100%。乡亲们握着他的手说:“多亏了你,让我们心里有了底!”
胡志青的热心,从不是口号,而是融入日常的一举一动。去年6月,村民詹辉的女儿身患重病,几十万元的治疗费压垮了这个家。胡志青听说后,送去5000元捐款,又在亲友群、商户间奔走,筹集爱心款:“谁家没难处?搭把手,孩子就多份康复的希望!”五天后,两万多元捐款送到詹辉手中,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燃战胜困难的希望。
胡志青的热忱,更体现在年复一年的坚守里。每年重阳,新渡敬老院的老人们都盼着他来。他拎着水果点心,熟稔地喊“张大爷”“李奶奶”,听他们讲过去的事,顺手帮忙剪指甲、扫院子。有次给瘫痪的王爷爷擦身,老人泣不成声:“你比亲儿子还上心!”他笑着答:“您就当多了个儿子。”
如今,胡志青的电动车仍穿梭在姚坂村的田间地头,民情记录本换了一本又一本,写满了乡亲们的服务需求。没有勋章,没有豪言,他就像一粒好种子,把根扎在泥土里,把果实献给乡亲们。 (李文迪 严梦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