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桐城新闻网 > > 专题 > 专题栏目 > 奋进振兴路 当好“排头兵”
孔城镇桐梓村:合作社担纲 村集体有了“增收田”
时间:2025-07-15
来源:桐城市融媒体中心
盛夏时节,在孔城镇桐梓村,柳林、柳树、柳圩三组交界处的农田里,禾苗郁郁葱葱,长势喜人。这片曾经无人问津的复垦地,在桐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精心打理下,变成了村集体经济的“增收田”。
去年10月,随着引江济淮运河桐梓段工程结束,柳林、柳树、柳圩三组交界处约180亩临时用地完成复垦交付。这本是好事,却出现了新难题:成片的复垦地一时找不到下家耕种,面临撂荒风险。该村党总支书记赵决高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问题导向,深入田间地头,广泛征求群众建议,最终决定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流转经营这片土地,既避免耕地资源浪费,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奠基。
去年11月,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这片复垦地上种下冬小麦。经科学种植、精心管理,今年麦收时节,这片麦田喜获丰收,经测算,小麦亩产约850斤,村集体经济因此增收约6.7万元。“不容易啊,头一年自己种,收成这么好!”参与麦田管理的合作社成员杨怀亚难掩激动。
今年6月初,桐梓村完成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,朱庄、李庄120余亩改建后的农田本应是种粮大户抢手的“香饽饽”,但意外“遇冷”。原因何在?“改建后的高标准农田,头一两年地力需要提升,投入成本会大一些,收益受到影响,种粮大户因此不热乎。”赵决高道出了实情。难题又一次摆在村两委面前。“遇到难处,我们不上,谁上?”这一次,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次接手,流转经营这片“新生”的高标准农田,合作社经营的土地规模增至300亩。
经营规模大了,如何降本增效保收成?桐梓村两委的答案是:向科技要生产力!6月水稻播种时,该合作社放弃了传统的人工撒播,引进无人机飞播,包括此后的施肥、喷药等作业。据该合作社成员项主介绍,300多亩地,无人机作业,几天就能搞定,播得匀、洒得准,省工省时省成本,非常适合规模种植。农业科技的加持,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翅膀。据测算,这片水稻田能给村集体增收约5万元。
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扛起种田稳粮、保障增收强村的“大梁”,正是桐梓村强化党建引领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。赵决高表示,桐梓村将用活全村所有资源,发展富民强村产业,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。 (张丽 朱祺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