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桐城新闻网 > > 专题专栏 >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
唐湾镇大塘村:良田种出“有机稻” 特产筑就“振兴路”
时间:2025-07-18
来源:桐城市融媒体中心
图为村民在水稻田间除草。
盛夏时节,骄阳似火,唐湾镇大塘村的田野间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——绿油油的稻苗随风起伏,宛如一片碧绿的海洋。在桐塘香有机水稻种植基地里,数十名村民正弯腰除草,用汗水换取大地的丰收。
“过去这季节最愁两件事:一是灌溉难,二是除草苦。”种植大户姚承高站在田埂上说道。大塘村地处山区,海拔较高,昼夜温差大,虽拥有优质山泉水和独特气候条件,但分散的小块田地、老化的水利设施,长期制约有机水稻产业发展。
“以前种水稻,最怕缺水,田里水不够,草长得比稻子还快,除草更费劲。”村民华春香回忆,那时只能“靠天吃饭”,一旦碰上旱涝,水稻产量就会大幅下降,经济效益难以保障。
为此,大塘村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,因地制宜,解决农田灌溉难题。针对上畈组老塘口淤积严重、蓄水能力下降问题,该村组织施工队清淤扩容塘口、加固堤坝,保障灌溉水源充足;针对下畈大河山泉水利用率低问题,该村修建水渠,将山泉水引入田间,彻底解决了灌溉难题。“现在水渠到田边,塘口也修好了,水随用随放,再也不愁旱涝了。”华春香指着田边潺潺的流水笑着说道。
图为大塘村有机水稻田。
有了高标准农田,大塘村有机水稻种植也迎来新发展契机。据桐塘香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姚倩介绍,有机水稻的种植对环境要求极高,禁用农药化肥,人工除草虽费时费力,却能保证水稻的纯天然高品质。每年夏季,基地都会雇佣十多名村民进行集中除草,既提升了水稻品质,又带动周边10多户村民就业,户均年务工增收超1500元。
因比普通水稻生长周期长,有机稻米更营养、更绿色,深受市场青睐。“我们的有机稻米价格比普通稻米高出不少,但仍供不应求。”姚倩自豪地说道:“有机大米的销路越来越广,不少外地客商主动上门收购,我们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。”
如今,有机水稻种植已成大塘村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。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,还带动了村民增收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。该村党支部书记华国临表示,下一步,将扩大有机水稻种植规模,探索稻鱼共生、稻鸭共养等生态种养模式,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,增加村民收入。
站在田埂上眺望,绿油油的稻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点缀其间,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。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,大塘村干群正用勤劳的双手,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创业篇章。 (袁文龙 段小淑 汪婧)